內蒙古加快構建誠信建設的“四梁八柱”,建立全方位、全覆蓋抓誠信建設的工作格局,以誠信之“石”筑發展之基。
一以貫之抓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先后印發了《關于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意見》《自治區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辦法》等,制定了《信用信息征集共享管理規范》《企業綜合信用等級評價規范》等,多層次的政策制度體系已經形成并日臻完善。
一鼓作氣歸信息。內蒙古于2014年開始建設自治區社會信用信息平臺。經過近10年的不斷完善升級,建成了全區“上下貫通、橫向聯通、全面覆蓋”的信息共享交換樞紐。截至今年6月底,平臺共歸集全區645.26萬個經營主體、3.04萬個機關事業單位、3.43萬個社會組織和2400萬個自然人的信用信息共計3.69億條,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各項工作奠定“基石”。
一如既往抓監管。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全力推動社會信用信息平臺與自治區主要市場監管部門業務系統實現數據共享,將信用查詢嵌入日常監管環節。截至今年6月底,自治區社會信用信息平臺累計歸集全國和全區嚴重失信“黑名單”信息340.4萬條、誠實守信“紅名單”信息28.7萬條。同時,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為失信主體提供便捷高效的信用修復渠道,累計為9300多個失信主體進行了信用修復。
一絲不茍抓選樹。2018年10月,自治區政府印發通知,要求在全區范圍內建立統一、權威和具有公信力的誠信典型選樹工作機制。如今,自治區誠信典型選樹工作已成為串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各項工作的重要抓手,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化營商環境、規范市場秩序、激發市場活力等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截至今年6月底,全區共發布誠信典型企業18.5萬余家。
一心一意促融資。2022年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應用 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工作方案》。截至目前,通過自治區節點已發放信用貸款500多億元,有效助力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改革者進,創新者強。各盟市統籌兼顧、推陳出新,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向縱深挺進。
烏蘭察布市在全區率先實現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中心設立“誠信建設投訴”窗口全覆蓋,集中受理政府部門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招商引資、政府投資等領域出現的政務失信行為,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受理、辦理流程閉環管理的工作模式;通遼市全面梳理2022年度以來新開工招商引資項目優惠政策條款兌現情況,建立政策兌現臺賬,全市梳理2022年至2023年12月新開工招商引資項目,按照“誰承諾、誰兌現”的原則,按季度調度政策兌現情況,對未兌現問題實行銷號管理;巴彥淖爾市制定印發《守信激勵措施清單(2024版)》,為37類市場主體制定21項激勵措施,進一步完善守信激勵機制;包頭市制定印發《關于分類減免政府投資項目投標保證金的通知》,在招標投標過程中,對信用等級評分優秀的企業,給予免繳投標保證金政策;通遼市印發《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扶持獎勵辦法》,通過9個方面29條政策措施,對誠信經營場所進行扶持獎勵。
不斷健全的誠信體系正成為凈化市場環境、提高企業發展質量的“硬支撐”。今年年初,烏海市藍博宇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因未及時報送財務報表,導致納稅信用評級下降,國家稅務總局烏海市海南區稅務局了解情況后,及時提醒企業通過補充申報糾正了失信行為,該公司納稅信用等級由B級修復為A級。公司通過“銀稅互動”獲得260萬元貸款,保障了正常運轉。
內蒙古正以誠信之“石”筑發展之基,為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進的驅動力。(記者 李永桃)